
水泥新路:外延擴張轉向兼并重組
發布時間:
2011-04-20 00:00
來源:
對于水泥行業來說,新的機遇正在來臨。
“水泥行業將成為保障房、高鐵、水利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大受益者。”4月18日,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對記者表示。
而龍頭企業將是最大獲利者。“‘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國內水泥企業要形成‘多拳頭’的格局,在各區域發展龍頭企業。”雷前治說。
而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也指出,水泥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將由外延擴張轉為內部改造,兼并重組將是必然趨勢。
將新上50條生產線
過去五年,中國水泥產能大幅擴張,發展成為世界第一水泥生產大國。雷前治表示:五年來,中國水泥產能大幅度提升,大企業迅速崛起,年產量占全球50%。
中國水泥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共生產水泥18.8億噸,五年間年均增長7.7%,五年共生產水泥75億噸,占建國60年來水泥生產總產量的40%,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5755億,已建成投產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線723條,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3億,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國際水泥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表示:截至2010年5月,中國已經有中國中材集團、中國建材集團、華潤水泥等五家大型水泥集團加入了世界水泥計劃的倡議書。這意味著中國水泥在國際上的地位有了話語權,也是中國水泥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江西贛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人吳飛龍告訴記者,過去五年,中國水泥行業發展迅速,目前中國的水泥生產在國際上已基本處于一流水平,但與拉法基等國際跨國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十二五”期間,國家政策對水泥行業的發展依然利好,據廣發證券(000776)公布的報告顯示:從我國當前政策導向來看,今年投資主要集中在保障房、高鐵、水利設施建設等領域,合計投資額度達到2.55萬億元,這將帶動對水泥等建材需求的大幅增長。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新上50條水泥生產線。
“十二五”期間,政府提出要建3600萬套保障房,總投資將超過7萬億元,水泥行業是保障房工程的最大受益者,按照建設部標定司等估算,城鎮7層以下住宅加權平均每平方米消耗202公斤水泥,每套保障房建設面積為70平米左右,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將消耗水泥14000萬噸,相當于2010年水泥總產量18.68億噸的7.49%。
水利和高鐵的建設也將帶動水泥的大量需求。從目前國家出臺的政策來看,未來十年,中央政府對水利的投資年規模在1萬億元左右;而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鐵路建設將保持每年7000億元左右的大規模投入,共計3.5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加1萬億元。
大幅擴張轉向兼并整合
機遇與挑戰并存。
張人為表示:中國是水泥大國,但不是水泥強國。在未來五年,中國水泥工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對占世界水泥總量50%的中國水泥工業來說,提高水泥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強度尤為重要。
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5000多家水泥生產企業,但平均生產規模只有30萬噸左右,排名前十位的大企業總規模占全部水泥比重僅為20%左右。張人為表示,下一步在嚴格控制水泥企業總量擴張的基礎上,將把水泥企業兼并重組作為結構調整的重心,培育中國的水泥跨國公司,推動水泥企業著重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未來5—10年,我國前十家水泥企業產量達到全國水泥產量的35%以上是可以期待的。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表示,國家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以投資拉動為主的水泥業提出新的挑戰。建設“兩型社會”和綠色建筑的改革與發展對水泥產業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時,生產要素成本的提高也對水泥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
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這將使行業整合速度加快。
但水泥是具有高度區域性的建材產品,雷前治對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國內水泥企業要形成”多拳頭“的格局,在各區域發展龍頭企業。”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區域整合已初露端倪,中材、海螺、金隅、華潤、華新等各區域龍頭企業逐漸形成,來自長江證券(000783)的報告稱“大企業繁榮時代即將到來”。
4月15日的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多家水泥企業都表示將加快兼并重組力度,新一輪的水泥并購潮即將來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