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準入條件出臺 多條審批紅線明松暗緊
發布時間:
2010-12-02 00:00
來源:
工信部于30日正式發布《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文件表示,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應停止核準新建擴大水泥(熟料)產能生產線項目,由此,水泥項目審批紅線正式劃定。
業內人士表示,文件的出臺對整個水泥板塊特別是華東華南的水泥廠家較為有利,海螺水泥、江西水泥、塔牌集團等上市公司有望獲益。
多項準入門檻未從嚴
記者注意到,與早在去年9月份公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此次正式下發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不但沒有超市場預期,相反嚴厲性有所減少,除產能限制性指標更嚴厲外,其他將一些嚴控紅線卻降低標準,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政策放松,而是給今后實際操作留有余地。
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所設定的審批紅線要求,人均熟料產能超過1000公斤的省將停止審批新線,并且還從礦山資源、生產規模、企業資質等多方面設定。包括:新建水泥項目的自有資金比例從目前的30%提升至50%;投資水泥行業的企業需要擁有3年以上國內水泥從業經驗;相關生產線需配備30年開采儲備的礦山;除西部及偏遠山區外,新建生產線規模下限從日產4000噸提升至日產5000噸等。
但是,最新出臺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卻規定,投資水泥(熟料)新、改、擴、遷建項目自有資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5%,單線建設水泥熟料規模要達到日產4000噸級。
“新準入條件已經明確了限制水泥業產能過剩的政策方向,細節上的變動只是為今后實際操作留有余地,并無大礙。”業內多位水泥專家向記者表示。
實際上,記者也注意到,《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明確表示,鼓勵現有水泥(熟料)企業兼并重組,但支持不以新增產能為目的技術改造項目。
華東華南水泥板塊受益
據了解,浙江、江西、安徽、廣東、福建、山東、河南等省水泥產能都已突破或接近審批紅線,這一政策對于浙江、江西等華東華南水泥優勢企業最為有利。
一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水泥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已到了必須整治的地步,除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外,還要嚴格限制新項目審批。
華泰證券分析師朱勤認為,對于區域性很強的水泥企業而言,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停建新線的措施,將有力限制水泥的新增產能,華東地區,華南地區的水泥市場將受益。
“安徽、浙江的人均水泥熟料產能已經超過1000公斤,而江西,福建的水泥產能也將在2010 年超過人均1000公斤,區域內優勢明顯的海螺水泥、中國建材、江西水泥都將成為受益明顯的水泥企業。”朱勤說。
另據分析,《水泥行業準入條件》也將進一步提高西北,西南,及東北部分地區的水泥行業的進入門檻,由此,中材集團旗下祁連山、賽馬實業、天山股份等也將受益。
“總體而言,隨著國家對產能過剩產業治理力度的加大,水泥行業的進入門檻將顯著提高,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朱勤說。
來源:中國水泥網www.Ccement.com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