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早盡快把建筑廢棄物納入循環經濟
發布時間:
2010-12-09 00:00
來源:
目前,我國從政府到民眾,對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價值的認識,普遍要比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相差很遠,由于認識上的不足,行動上相差就更遠,基本處于未被回收利用狀態。據權威部門公布數據證實,每1萬平方米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500~600噸建筑廢棄物,每拆除舊樓1萬平方米產生近萬噸建筑廢棄物。還有統計數字說明,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30%~40%。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加快推進階段?,F代化、城市化和農村城鎮化的進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伴隨大中城市普遍在改擴建中新建、拆舊建新的日夜不停,城市居民的新住宅初裝修后住上五、六年又需進行二次裝修。臨街商鋪隨著市容美化和經營業務變更改裝門面比比皆是。城鄉發展,居住條件改善帶來的是建筑垃圾產生率大幅度持續升高。有關專家粗略估算,到2020年我國至少新產生建筑廢棄物300億噸,如果將其中50%回收循環利用可創造6000億元經濟價值。
無論從資源充分有效利用和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出發,還是從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著想,都很有必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盡早盡快地把建筑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納入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規劃,制訂具體操作措施,強有力地予以推動。世界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對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采取了行動。據《經濟日報》載文介紹,日本早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1991年頒布推行了《資源重新利用促進法》,把建筑廢棄物視為建筑副產品,并在各地建立了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再生加工廠生產再生水泥。在《資源重新利用促進法》中規定,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木材、金屬等建筑廢棄物,必須送往再生資源設施進行處理。由于認識得早又制定并強力執行專項法規,日本建筑廢棄物回收處理接近百分之百。美國對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的作法,除綜合利用、分級處理和法律規模外,進行“四化”管理,即建筑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綜合利用產業化。
我國建筑廢棄物的主要成分:一是水泥,二是磚瓦,還有相當數量的鋼筋和陶瓷、木材及少量玻璃等。這是建筑廢棄物產生數量大增快漲的主要原因。設計標準比較低,水泥、磚瓦等建筑材料的質量不高,施工管理粗放,以及城市規模長遠考慮不足等因素,使我國城市建筑物(居民住宅、機關辦公樓、學校、醫院以及商業建筑等)普遍使用壽命短。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介紹,我國城市建筑物平均壽命大體在25~30年之間,這也是建筑廢棄物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增建筑面積最大的國家,將近20億平方米,消耗水泥、鋼材是全球最多的國家,每年建筑垃圾高達4億噸。
盡早盡快地把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納入循環經濟,首先要更新傳統觀念,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轉變觀念尤其重要。要認識到廢磚爛瓦也是可利用的資源。建筑廢棄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不僅開辟了新的資源來源,同時也會節省建筑廢棄物現行處理辦法對土地、運力的大量占用和消耗,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事實上我國已經出現了以循環經濟理念從事回收利用建筑廢棄物的企業。如深圳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處理建筑廢棄物的轉化回收率已達到85%以上,廢棄物中混凝土塊、磚渣、廢木屑等可以100%轉化。從宏觀著眼把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納入循環經濟要做的另一件事情是,國家相關部門,比如國家和省(市)的住宅和城鄉建設部,可以考慮依據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發展循環經濟若干意見》、《循環經濟促進法》精神,制訂循環經濟專項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其中包括回收利用建筑廢棄物企業準入標準,相應的扶植、約束以及財稅政策等條款。
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涉及城鄉各個角落的千家萬戶。對一座城鎮而言,建筑廢棄物的產生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從我國經濟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看,這種狀況將會持續很長時間,與可持續發展形影相隨相伴而生。因此,回收利用建筑廢棄物的空間十分廣闊,產業發展歷史漫長,一定會給從業者和國家帶來很好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價值。
來源:中國水泥網www.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