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價格陡漲“刺痛”長期協議鎖價模式
發布時間:
2010-12-26 00:00
來源:
“這一輪東部水泥價格上漲的幅度,實在太出人意料了,也導致一些變數產生。”一位水泥行業人士聽說海螺水泥(600585)與地方政府糾紛事件后并不吃驚。因限電導致諸多水泥減產甚至停產,在供求趨緊態勢下,水泥“奇貨可居”,坐地起價成了部分生產商的謀利武器。
水泥企業一般與下游攪拌站簽訂“一月一價”協議,而攪拌站一般與建筑商簽訂開口合同,即價格隨行就市。但政府的重點合同工程與此不同,這種重點工程常常會鎖死價格。2009年6月,合肥市政府組織招標,8月定標確定的價格是242元/噸,而當時華東水泥市場價約280~290元/噸。由于市場一直供過于求,依當時情況論,海螺以稍低價拿下大訂單不失為一筆好生意。但為什么海螺水泥長豐公司打破常規,以固定價格鎖定這么長的供貨期呢?或是為水泥價格長期穩定所迷惑。記者查詢發現,2008年華東水泥每噸價格在300~360元間。2009年為300~330元/噸,2010年10月之前一直低于350元/噸。
但是7、8月的拉閘限電后果終于在10月份體現,并終結了華東水泥價格低迷態勢。華東地區噸均價由啟動前的320元漲至510元以上,上海的價格甚至摸高600元/噸。不過,有分析師認為,由于產能過剩并未消失,在電力恢復之后水泥生產將回歸正常,明年一季度水泥價格應該會有所回落。
針對海螺水泥糾紛,有業內人士認為,雙方應該好好協商,政府可以考慮略提價格,海螺水泥則應保障供應。
來源:中國水泥網www.Ccement.com